查看原文
其他

李詠森 | 我的教育、创作观

李詠森 中国水彩 2022-04-24

中国最大的水彩艺术平台·最受欢迎水彩图文公号

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 中国水彩


我的教育、创作观


文 口述/李詠森



我于1924年苏州美专首届毕业,开始从事艺术活动,至今已有70多年了。通过美术教育、美术创作和创建美术团体这三方面的活动,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。70多年中,这三方面活动是交叉贯穿始终的。1962年前侧重美术教育,1962年后偏重艺术创作。


李詠森 百岁展览(上海美术馆)


我从事美术教育,从1924年到1962年,历时38年。其间先后在几个院校任教:

——任苏州美专沪校主任;上海分校副校长,既水彩画教授。

——任前上海美专图案系教授,新上海美专国画、油画、工艺美术三系色彩学及水彩画教授。

——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。

——协助上海轻工业学校创办美术专业。

——结合教学,著作出版了《水彩画临本》1961年,再版6次。《水彩画技法》1983年,1986年再版至17万册。


1977年 上海著名画家合影于龙华苗圃,合影者为周碧初、黄幻吾、沈柔坚、吕蒙、关良、李詠森、吴振珠、夏伊乔(刘海粟夫人)、邱受成、梁洪涛、项宪文、邵克萍、瞿谷量、潘思同。


执教近40年,我的最大体会有二条:1、博采众长;2、教学相长。


所谓博采众长,各大院校美术专业原是各种艺术流派的云集之地,美术资料收藏亦十分丰富,师生作品观摩展览不断。在多所学院任教中,也扩大了自己的视野,吸取了各家之长,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技法和教学经验。


所谓教学相长,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。尤其是年轻学生的敏锐、大胆、敢于突破陈规,以及毕业后自成一派,对我们美术教育者保持艺术青春的创造力,始终是一种激励和推动,是一种新鲜的养料。从教几十年,学生无数,看到艺术事业的兴旺和学生的成就,感到十分欣慰。


1962年以后,因年事渐高,不再执教,着重深入生活,从事美术创作和创建美术团体活动。我较擅长是风景和花卉静物写生。先后深入工厂、农村、江南和南方的名山大川,园林古迹,也创作了大量花卉静物作品。如:同林风眠先生等人同去黄山、新安江、南京。同朱屺瞻、唐云先生到广州、台山、开平写生侨乡风光。同沈柔坚、周碧初先生两去常熟虞山写生。同张充仁先生等去方岩、灵岩及金华北山。同张眉荪先生等多次去上钢一厂、上钢三厂、上海炼油厂、上海造船厂作画数月。作品《上钢三厂》应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海地区作品展览中展出。


花卉作品《绣球花》和《芍药》作为成名中国大陆画家作品参加“汉城奥运纪念美展”及日本《东京都立美术馆美展》获纪念金牌,并为美术协会收藏。《秋菊》获亚洲水彩画展优秀作品奖。《钢铁厂的早晨》由全国美协收藏。《桂林叠彩山》(粉画)由江苏省美术馆收藏。《绍兴戏台》由南京美术馆收藏。《白菊》、《茶具》等50幅作品由上海美术馆收藏。《上海外滩》获95年我爱上海水彩画展荣誉奖证书。


我毕生从事水彩画创作、研究与教学,早期也研习国画。虽然这两者一是西画,一是国粹,在我看来,在表现技法上却有其相通之处。两者都是以水为媒介,用笔、用色和对水份的控制要求颇为一致。所不同者,水墨画是通过宣纸本身对水份的吸收渗化过程,达到墨色溶和,深浅虚实的效果。水彩则是以颜料与水直接溶合的比重不同,在不渗水的画纸上表现画面的明暗对比与透明润泽。因此,我在作画中,常将水彩与国画技法交融使用,倒亦别具一格。


李詠森(后排左一)和林风眠(前排左一)等外出参观时合影


在美术创作中,我的体会有三条:


1、 热爱生活、热爱人民,就能从平凡、真实的景物中发现美感,产生表现生活,反映真、善、美的强烈欲望。在我看来,写实派的画风就是要在反映真实中表现生活的美。如:炼钢厂工地的繁忙与开阔壮观;曹杨工人新村整齐划一的韵律美;文物遗址园林的历史感和古朴美;小路、河沿、池塘的乡间情趣;名山景观反映出造化的鬼斧神工;花卉、水果、蔬菜显示了优雅的生活和勃勃生机。信手拈来,都能入画。


2、 作画要投入真情。不动情,不写景。要寓情于景,在天人合一的境地中作画,作品才能脱离照相式的呆板,达到形神兼备,情景交融。


3、细观察、多吸收、勤创作。我喜欢写生的各种花卉,绝大多数自己都种植过。从发芽、开花到落叶,各个生长阶段,清晨、傍晚的不同情态和枝叶花冠的结构都观察得一清二楚。知其所以然,作画时的组合、取舍就心中有数,游刃有余。


前排左起:李詠森、颜文樑、刘海粟,后排右侧:陈汉泉


从师学画,能比较集中地吸取老师的画风。然而学无止境,艺海无涯,要善于吸取各家之长,自成一格,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才能推动艺术的进步发展。


我长期以水彩画为主,1970年,海粟先生建议我重习国画,便凭借少年时,跟从常熟著名花鸟画家陶松溪学过几年国画的基础,与海粟先生半师半友习画数年,得到他骨法用笔的指点。74年起又向朱屺瞻先生请教,国画与水彩两者笔法交融使用,倒是别具一格。


作画很辛苦,尤其外出写生。我最后一年去外地写生是在1985年,去普陀和雁荡山,那年我88岁。为找个好景点,不惜撑着拐杖,翻山越岭。找到合适的景点,顾不得蚊叮虫咬,日晒雨淋。几十年来,先后写生过上千幅作品,速写稿难计其数。这些素材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资料。离开生活的积累,一切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,也不会有生命力的。如今,我已过期颐之年,虽年事已高,仍不思封笔,但愿以绵薄之力,为画坛增色,为精神文明建设再作贡献。


~~~~~~~~


李詠森

1898年出生于江苏常熟,1915年师从郑天心先生学水彩画,继从陶松溪先生习国画,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图书部,后回乡与画友蔡鸿斌等创立常熟美术学会,1924年 在苏州美专首届毕业,其后担任中学教员、《太平洋画报》美编、中国化工工业设美术设计师。1930-50年先后担任苏州美专沪校主任兼水彩画教授、苏州美专沪校副校长。协助轻工学院建立美术专业,同时兼任同济大学、上海美专美术教授。1961年 参加全国美协并当选为上海分会理事,1980年 创建上海水彩画研究会,任首席会长七年,后为名誉会长。1985年 随颜文樑先生创建上海粉画学会,同任名誉会长。1989年 任上海沧浪美术广告装潢协会名誉会长。1995年7月 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成立,任名誉会长。


~~~~~~~~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~~~~~~~~


转自/泓盛空间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和交流

中国水彩编辑整理,转发请标注出处

联系我们、合作及投稿邮箱:738876550@qq.com


她用一生证明,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...

范院长做客《开讲啦》看了,真心为撒贝宁捉急!

王肇民 | 男儿立身先立志,尺幅片纸有尊严

庞薰琹 | 他用自己的一生镌刻出一首诗篇

徐冰 | 懂得古元

哈定 | 我的人生历程

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的艺术人生

吴长江 | 泽写生三十年

周刚 | 有方向 在路上

赵云龙 | 行走于艺术与自然间的水彩人生

刘寿祥 | 水色无境

陈坚 境由心生 | 艺术汇 专访

周刚 | 红矿工

李晓林 | 又到泽库来写生

于小冬 | 2017·泽库写生

徐明慧 | 心里的风景

龚玉 | 在雅俗之间挥洒

许海刚 | 古镇行

宋清 | 风景成就风景

陈流 | 错位呈现

陈勇劲 | 画事片语

陈朝生 | 提升水彩语言的艺术品格

杜马斯:艺术不只制造美丽,我制造粗陋!

······


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最优秀的艺术家


作品收藏、竞拍、私洽 请回复 1

作品送拍、推广、展览 请回复 2

文章投稿、宣传、头条 请回复 3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